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形势展望 LED显示得以高质量发展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24-01-05 11:32:06

  展望2024年,受市场需求、价格周期等因素影响,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表现出较好的抗风险能力,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技术类型更新迭代,数字经济加速丰富显示内容,应用场景推陈出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知识产权竞争备受关注。同时产业也面临市场需求不振,产品价格长期承压;创新链不均衡,技术引领能力亟待提升;供应链不完整,配套能力依然薄弱等问题。对此,赛迪研究院提出加强顶层设计,推进统筹协调;注重技术创新,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引导产业链上下游有效对接,实现协同发展;优化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增强系统保护能力;深化国际合作,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等对策建议。

c9262a7a67c21321d15bf5985bc56f60.jpg

  2023年,全球新型显示产业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依托庞大的产能优势,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表现出较好的抗风险能力,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整体产值有望超过5300亿人民币。展望2024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总体向好,新工艺、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应用场景推陈出新,但也面临面板价格长期承压,技术引领能力亟待提升,配套能力依然薄弱等问题,对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影响。

  对2024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市场需求面临较大压力,产业增长进入平台期

  2023年,受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市场需求增长乏力的影响,全球电视、IT、智能手机终端企业在采购面板方面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全球显示产业市场规模同比下滑。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凭借庞大的TFT-LCD面板产能和不断提升的上游材料国产化供给能力,全年预计有望实现正增长,产业规模预计达到5300亿元人民币,其中显示面板仍是增长最快的部分,显示材料增长则高于显示设备,产业增长驱动力逐渐从面板独轮驱动向上游材料与面板双轮驱动转变。2023年前三季度,京东方、TCL华星、深天马、维信诺、和辉、龙腾、彩虹等7家A股上市公司显示面板营收为2259.7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AMOLED面板营收占比超过15%。

  展望2024年,面板产能过剩的情况并未得到实际扭转,产品价格企稳主要来自于面板龙头企业对自身产能利用率的控制,产业复苏程度不及预期,产业上行周期持续时间也较为短暂。我国面板企业在韩国、日本退出TFT-LCD后,依托产能规模和创新能力,在新型显示产业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对市场周期和价格波动的应对能力也随之提升,通过科学的产品规划、调整库存、限产保价等手段,产业话语权有望进一步得到稳固。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高世代OLED成为建设重点

  随着OLED在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等中大尺寸市场的渗透趋势不断加快,现有的6代OLED产线已无法满足下一步市场需求,8.5代及以上OLED产线成为显示龙头企业竞相投资的重点。2023年,三星显示宣布将投资4.1万亿韩元(约合215亿人民币)建设8.6代OLED面板生产线,主营产品为IT设备。日本显示器公司(JDI)将在中国芜湖启动部署6代和8.7代的OLED产线建设。我国龙头企业京东方拟在成都投资630亿元建设8.6代AMOLED生产线,主要生产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高端触控OLED显示屏。企业加快高世代AMOLED的生产是为了满足IT市场需求,与液晶面板相似,OLED制造正在遵从“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IT OLED面板制造,可以更有效的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

  2024年,随着大尺寸OLED供应量的增加、面板成本的下降以及制造技术的优化,OLED在IT产品的出货量预计将快速成长,其中显示器面板有望增长100%,苹果也极有可能在iPad上应用OLED屏幕。我国龙头企业京东方、TCL华星、维信诺等企业均在大尺寸OLED进行了技术储备和研发投入,分别采取了蒸镀、印刷和无掩模光刻等技术路线,由于IT产品对显示图形化的精度要求更高,提升显示分辨率将成为这些新建产线的主要需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