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7日,友达光电举行昆山第六代LTPS(低温多晶硅)二期投产启用仪式,宣布昆山厂单月总产能突破4万片玻璃基板。友达光电董事长彭双浪表示,昆山在光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产业链优势明显,除了电视与IT产品之外,未来车载显示面板需求处于长期稳步成长的阶段,从技术上无论是LTPS
LCD,还是Mini/Micro LED,友达都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产权和技术储备。
现场,友达光电展示了一系列车载显示产品,其中一款是17.3英寸Micro LED透明显示屏,该产品透光率为60%,拥有1280 x 720分辨率、120Hz高刷新率,显示效果优异。在2024年美国CES展会上,友达还首次展示全Micro LED的车载显示解决方案。
除了友达光电,群创光电也在2024 CES展出新一代Micro LED产品。相比友达,群创在2021年的台北光电展会上,展出过Micro LED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包括曾展示出24.6吋,分辨率为960×360的全彩Micro LED显示器,以及AR应用的0.39吋Micro LED显示器等。
行业资深人士,投影时代萧萧表示,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日本产业界出现误判,认为液晶难以突破6代线,顶多只能做电脑显示器而已(夏普除外)。将液晶显示技术以“无前途”和“电子配套”产业的方式转移到了台湾和韩国。——作为接受者,台湾“老老实实”的做起了配套买卖;
首先,台企从“跟随者”、“做日本产业的中下游配套”,这样一个产业地位决定了台湾显示行业在“液晶——OLED”的转换过程中掉档。
其次,在专利上,OLED面板的专利多数由三星与LG韩企掌握。 尽管台湾早期有发展OLED技术,然而如今已落后许多。
从成本上,尽管OLED在显示效果上表现出色,但其高昂的生产成本,尤其是大尺寸面板的制造,成为了限制其普及的瓶颈。而Mini/Micro LED技术,虽然初期投资大、技术门槛高,但通过背光LCD化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从数据上,2024年Mini LED背光TV出货量同比增长 55%,达到 635 万台;高于OLED产品同比增长 15.9%、623 万台的规模。目前OLED成长势头良好,增速超越了Mini/Micro LED背光的LCD,而“成本是Mini/Micro LED直显的劣势,但是背光LCD化却可以实现对OLED的成本优化,从而实现对OLED产品的成本超越,正是成本优化策略成功的体现。
从特性来看,OLED以其自发光、高对比度、广色域、快速响应等优势,在高端显示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而OLED技术也面临着材料寿命、大尺寸制造难度及成本高昂等挑战。相比之下,Mini/Micro LED技术作为LED技术的微缩化产物,不仅继承了LED的高亮度、长寿命、低功耗等优点,还通过缩小LED芯片尺寸,实现了像素级别的点光源控制,从而在显示效果上达到了与OLED相媲美甚至超越的水平。尤其是在对比度、色彩饱和度和HDR表现上,Mini/Micro LED有着巨大的潜力。
从市场需求的变化,Mini/Micro LED与OLED同为高端显示,随着消费者对画质要求的不断提升,高端显示产品市场持续增长。而Mini/Micro LED技术凭借其卓越的显示效果和逐步降低的成本,正逐渐成为满足这一市场需求的新宠。特别是在电视、显示器、车载显示、商业广告等应用领域,Mini/Micro LED技术展现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