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内商显供给上演了一轮“缺货风波”。包括投影、液晶、LED显示等在内的门类,多少都在“缺货”的窗口上体验了供给紧张的压力。
从产业链角度看,显示业的缺口主要以“配套的驱动IC”为主。这种缺货的本质是全球半导体产业供应链产能与疫情下需求爆发、新兴需求高速增长不匹配,且部分地区产线受到新冠影响,产能不稳定有关。虽然驱动等方面的IC产品,不是显示设备的最主要成本部件,但是依然是很核心的关键部件:没有IC显示产品就无法完成整机制造。因此,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紧张,实质性的影响了商显市场的成本变化和出货周期。
特别是在缺货预期下,显示IC产品的市场秩序也出现一定混乱。超额涨价、囤积倒卖等现象时有发生。这种行为进一步加剧了缺货的心理焦虑,使得紧张的产业链供应变得“阻塞”,显著干扰了终端产品的正常出货。
从商显厂商角度看,显示产业缺货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即采购订单小、采购行为的稳定性差,议价能力低的企业往往成为“缺货下”的牺牲者。相反,大型商显企业、行业龙头和国际品牌则能从“缺货”中受益:这些企业能够足额拿货,甚至享受超额产品涨价带来的额外利润。因此,2021年的缺货风波,实质上促进了商显行业的市场集中和优胜略汰。
即2021年的缺货,产生了一定的行业结构性重整。让产业链格局进一步向更为稳定的采购格局转换。这一点也可以描述为“产业结构已经适应了适度偏紧的上游供给”格局。因此,行业纷纷预期2022年缺货现象会整体减少:不仅是产业供应链经过2021年调整后更为稳健,也包括上游产能的逐步释放。